【記者 劉怡伶/花蓮報導】
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第七棟原創概念藝廊,即日起至四月二十九日展出「大地的織衣」伊祐噶照木雕創作個展(左圖‧記者張小菁╱攝)。記者會上,來自花蓮縣豐濱鄉港口部落的伊祐噶照,向大家介紹他的創作,主要傳遞人與自然之間共生共榮的關係,期許大家對於大自然應心存感念,學習與大自然和諧共處。
伊祐噶照,住在花蓮Makuta」ay(港口部落),從小在海邊抓魚,在山上工作勞動,一直聽著老人家說「海洋是我們的冰箱、山林是我們的倉庫,對於大自然應心存感念,學習與大自然和諧共處。」
近幾年,伊祐透過創作和積極參與各地展覽,傳達當代原住民的社會處境,也表達他對環境議題的深刻體認。今年,他受文化部委託,為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製作「編織‧我們的夢」大型公共藝術,六月將到法國「洛宏汀之家藝術中心」駐村創作,是花蓮當地相當活躍的青年藝術家。
此次,在花蓮文創園區的「大地的織衣」創作個展,其媒材大多為漂流木。伊祐說,「我想為土地說句話」他試圖傳達地底下有一個無形的網(樹根),根在土中糾結、綑綁、交錯和纏繞,一直慢慢編織出緊密的網,讓地底的土壤更紮實。他相信在無形中,人們一直被保護著,就因為樹木的存在。
他說,「樹木就是土地的衣服,讓土地不要流失,讓人們可以更安定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。」他將以十多年的創作經驗及精湛的手藝,要告訴社會大眾樹木是如何開展生命之姿,守護著人們的生活。
他的創作「魚群的訊息」,就是由一根根的漂流木組成,伊祐解釋,阿美族大多以捕魚為生,因此懂得海洋的人,能接收到魚群的訊息,這是一種屬於人類和大自然最原始的共鳴。
作品「請慢用」,則是在一根粗大的漂流木上,裝置幾十個水龍頭。他覺得,樹,努力為這個星球呼吸,穿透地表的盤根,努力為萬物涵養著生命的汁液,但是,人類對自然需索無度與揮霍浪費,原本是大家要共榮共享的資源與空間,現在卻變成摧毀山林的怪現象。因此,他藉由作品「請慢用」,呼籲大家給山林老樹一點喘息的空間。
「大地的織衣」伊祐噶照創作個展,展期至四月二十九日,歡迎花蓮鄉親前往欣賞,看見他想為土地說的話,並思考我們可以為這片土地做什麼?
http://www.ksnews.com.tw/newsdetail_ex.php?n_id=0000570206&level2_id=105
圖:吉安鄉福興村長黃朝彬(左) ,與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金水(右),感謝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支持,以僱工購料完成「再生公園」設施,也表示將向吉安鄉公所爭取路燈設置,黃朝彬也說設置後,將認養路燈全年電費。(記者劉怡伶/攝)
|